- · 《保健文汇》栏目设置[06/29]
- · 《保健文汇》投稿方式[06/29]
- · 《保健文汇》征稿要求[06/29]
- · 《保健文汇》刊物宗旨[06/29]
冬病夏聊:冻疮痒痒痒?临床医生一步步讲给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说到冻疮,我想不少人应该都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是一种在寒冷季节的时候好发的常见皮肤病。对于冻疮所带来的局部瘙痒、疼痛以及漫长的病程和它反复发作着实是让人苦恼不堪,
说到冻疮,我想不少人应该都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是一种在寒冷季节的时候好发的常见皮肤病。对于冻疮所带来的局部瘙痒、疼痛以及漫长的病程和它反复发作着实是让人苦恼不堪,像学生、以及冬季在户外工作的人员尤为好发,将直接影响到工作、学习等等,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做一期关于“冻疮”的科普讲解。
01写在前言
●说到“冻疮”这一皮肤病,着实是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在学生时代笔者也是一个冻疮的好发者。记得上小学、初中那会是寄宿在学校,学校的热水也是经常停供,一到冬天,不论是洗澡、洗衣服、洗碗都是用冷水解决。第一年患上冻疮后后面就是年年发作,手肿的很大一个。
●有时候严重的情况冻疮的那个部位都皲裂了,一碰就痛,但还是要洗衣服、洗碗等,所以那会是最怕冬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很多寄宿的学校都可以全天供应热水了,教室里也有空调,所以学生相对来讲发病率也要小一些了。但是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以及冬天的户外工作者还是不能避免,所以来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做科普讲解。
02为什么有的人冬天就会生冻疮呢?
●冻疮它其实是一种属于物理性的皮肤病,是暴露组织在冰点以上的低温和高湿度环境综合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局限性炎性损害。大家可能觉得冻疮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它具体的机制还是有点复杂的,我大致的进行总结一下。
●也就是说在湿冷的刺激下,我们皮肤局部小动脉痉挛性收缩,血流受阻,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损,随后小静脉也痉挛,导致该处小动脉、静脉间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升高,最终就形成了我们外表所看到的紫红色水肿性红斑。
●一般而言,当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冻疮的发病率会升高,冻疮严重者还会出现水泡、溃疡,感觉局部瘙痒、灼热和疼痛。当气温持续转暖以后就可以自行愈合,像长期反复发作的人即使愈合后也会遗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斑痕,下一年又继续复发。注意了,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鞋袜过紧,营养不良、贫血以及其它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是冻疮的发病诱因。
●有的人可能有疑问,在相同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就会长冻疮,有的人就不会呢?其实医学上有一种说法,就是称易长冻疮这类人为“冻疮体质”,就是因为这部分人的神经血管对低温反应过强,在不太低的温度下血管就可发生痉挛性的收缩,而血管的痉挛性收缩又是冻疮发作的基础,所以长冻疮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低温的条件下,血管容易收缩,我想这点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在低温下,这时候我们皮肤血管收缩会有两条途径,一是低温直接导致血管收缩。二是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在低温下激活形成冷觉。而冷觉则间接引起血管的收缩,由于儿童、青少年、女性易患冻疮就是因为其神经血管对低温较为敏感所致。所以湿冷环境是冻疮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皮肤神经血管对低温的反应性过强则是间接性原因。
03冻疮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从病理方面来讲,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冻疮有具体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报道,有研究者曾经也对一些典型的手部冻疮进行显微组织活检和抗CD3、CD20、CD68抗体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真皮乳头及深部T细胞浸润(汗腺周围区域更为明显)、真皮水肿和角质细胞坏死是手部冻疮的主要特点。
●但是在血清学方面目前还是没有发现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所以诊断主要还是病史、临床表现为主。从发病部位来看,冻疮的皮损常以对称性的分布,以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廓、鼻部、面颊等末梢和暴露部位最为多见。
●临床分型
①I度:又可称之为红斑性冻疮,主要还是在皮肤的表层,可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继而红肿,可有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等不适。
②II度:这种可称之为水泡性冻疮,涉及皮肤的全层,损伤可达皮肤的深层,表现为局部红肿明显,可出现水泡,内有血清样或血性液体,一般疼痛比较剧烈,数日内水泡可干枯,2-3周内形成黑色的干痂,脱落后创面即可愈合。
文章来源:《保健文汇》 网址: http://www.bjwhzzs.cn/zonghexinwen/2020/0929/446.html